蒸汽加熱器
一、技術要求
1.設備各法蘭口的配對法蘭、螺栓、盲板、墊片(兩套1用1備),發貨前各法蘭口加裝盲板后充氮氣0.02MPa保護。
2.地腳螺栓、設備支架、地腳與設備連接板。
3.主要技術參數:
殼程 管程
流體 污氮氣 蒸汽
最高工作壓力 MPa G 0.02 2.9
設計壓力MPa G 0.2 3.0
設計溫度°C 200 300
腐蝕裕量mm 0 2.0
耐壓試壓介質 潔凈干燥氮氣或空氣 潔凈干燥氮氣或空氣
耐壓試驗壓力MPa G 0.23 3.96
氣密性試驗壓力MPa G 0.2 3.0
幾何容積m3 19.75 0.66
換熱面積㎡ 150
入口管徑DN 1000 150
出口管徑DN 1000 80
4.新設備外形按原圖紙制作,保證整臺的外接接口定位尺寸不變。管束結構采用改進的雙管板(雙道焊)防泄漏結構。
5.主要材質要求:
5.1換熱管:S30408+1060
5.2管板:S30408
5.3殼體:Q345R
5.4法蘭:16MnII或Q345R
5.5其余元件材質:與原設備相同。
5.6換熱管與管板連接方式:強度脹+雙面強度焊。
6.材料選用要求
6.1所有材料必須有原始材料出廠證明書(復印件無效),如有外購件制造方應在外購件到貨后嚴格組織復驗,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外購件的質量問題,且應對外購件的質量負全責。
6.2設備所用鋼板應符合GB713-2008《鍋爐和壓力容器用鋼板》(含修改單)的要求及設計文件的要求;
6.3換熱器管束全部采用I級管束,壁厚≥2.5mm,換熱管不得進行拼接,換熱管應逐根進行水壓試驗,穩定壓力時間不小于30秒,無滲漏為合格。
6.4焊接材料應符合NB/T47018.1~7-2011《承壓設備用焊接材料訂貨技術條件》的要求并有合格的工藝評定;
6.5所用鍛件應符合NB/T47008-2010《承壓設備用碳素鋼和合金鋼鍛件》的要求進行制造、檢驗及驗收。鍛件級別按照設計文件要求執行;
6.6賣方必須保證材料質量,并按照相應的標準規范提供材料質量證明文件,所有受壓原件用材料必須是新的、未使用過的,具有原始材質證明;
三、資質要求
1.投標方需具備D級以上(含D級)壓力容器設計、制造資質。
2.投標方需提供不少于3份空分行業蒸汽加熱器的業績合同。
3.執行標準
設備在制造過程中嚴格遵照下列標準(下述標準應以最新版本為準),當所用標準和本技術條件相矛盾時,應按嚴者執行。
TSG 21-2016 《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
GB713-2008 《鍋爐和壓力容器用鋼板》(含修改單)
GB150.1~150.4-2011 《壓力容器》
GB151-2014 《熱交換器》
SH/T3540-2007 《鋼制換熱設備管束復合涂層施工及驗收規范》
GB/T3274-2007 《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厚鋼板和鋼帶》
GB24511-2009 《承壓設備用不銹鋼鋼板及鋼帶》
GB13296-2013 《鍋爐、熱交換器用不銹鋼無縫鋼管》
NB/T47013 《承壓設備無損檢測》
【江蘇揚天電熱設備有限公司】——信息化 數字化 智能化——義飛揚天——防爆電加熱器專業制造商——為新時代中國制造加油助力——全國尊貴熱線:400-777-5525
4制造要求
4.1在設備制造的過程中,應嚴格控制制造質量。
4.2壓力容器制造應符合“容規”GB150.1~GB150.4-2011、GB151-2014的規定,具由完善的質量檢驗和保證體系。
4.3設備的制作必須完全符合圖紙和技術附件及有關標準規范的要求,且與現場實際情況相符,保障新舊設備的順利替換。
4.4除非圖紙另有規定外,所有受壓元件對接焊縫,以及人孔、接管與筒體的焊接接頭等焊縫均應采用全焊透結構。
4.5換熱器管束全部采用I級管束,換熱管不得進行拼接,管程組件要求進行氦檢,漏率<=10-4Pa.L/S。
4.6密封用設備墊片為整體墊片,不得進行拼接。
4.7加熱器上的所有法蘭密封面或接管端部的對接坡口應進行保護,不得因磕碰劃傷、電弧損傷、焊瘤、飛濺、運輸等而損壞密封面或焊接坡口。
4.8賣方應根據鋼板的制造工藝確定加工余量,應確保設備成形后的厚度不得小于圖紙厚度。
4.9 250>DN> 80接管的角焊縫及對接焊縫,進行100%MT檢測, 檢測標準滿足NB/T47013.4,I級合格;DN<80接管的角焊縫及對接焊縫,進行100%PT檢測, 檢測標準滿足NB/T47013.5, I級合格。
4.10按以下順序進行氨檢漏和壓力試驗:
(1)以0. 24MPa進行殼程氣壓試驗;
(2)對加熱管管與管板的接頭進行氨檢漏試驗;
(3)氨檢合格后,以4. 56MPa (臥試)進行管程水壓試驗。試驗合格后,應將水漬清除干凈,所有管口應封閉,設備充氮保護,氮氣壓力保持在0.02MPa。
4.11試壓后管束整體脫脂,脫脂后應符合JB/T6896-2007中二類C2的要求,表面油質殘油量≤125mg/m2并出檢測報告,管側(污氮氣側)重點脫脂。
5.設備的油漆、包裝、運輸
5.1內表面:機械加工表面和非機械加工表面的線性尺寸的極限偏差分別按GB/T1804中的m級和c級的規定。
5.2容器碳鋼內外表面噴砂達Sa21/2,清潔度按JB/T6896-2007《空氣分離設備表面清潔度》的要求。
5.3設備制造完畢后,須對設備的碳鋼外表面(法蘭密封面除外)進行噴砂處理,達Sa2.5;底漆采用雙組份有機硅高溫底漆;面漆采用有機硅鋁粉耐高溫漆,顏色為銀色。碳鋼零件表面涂環氧酯富鋅底漆2道,干膜厚度共80μm。
5.4碳鋼零件表面涂GSB0-1426-2001,B02中灰色面漆,油漆配方耐溫≥200℃。
5.5所有零部件及附件的包裝,應保證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不發生變形和損壞,碳鋼零部件應有防銹措施,符合安全、經濟、不受損的要求。
5.6為了安全的將設備運往現場,賣方應選擇狀況優良的運輸工具并制定詳細的運輸方案。
5.7設備須在檢驗和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包裝、發貨,所采用的包裝方法應符合JB/T4711-2003《壓力容器涂敷與運輸包裝》的規定。